绝妙好词
导读
《绝妙好词》是宋末元初词人周密选编的一部南宋词选集。全编选词三百九十首(今传本有六首残阕),词人一百三十二家(其中蔡松年实为金人)。它是我国最早的断代词选之一,并且具有鲜明的流派特色,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形式之一。它萌芽于隋代及唐初,唐末五代逐渐盛行,到了宋代进入成熟、繁荣期。词本来是一种配合乐谱组织文字的歌诗,所以当初称为“曲子词”,简称“曲”、“曲子”。因为是“应歌”之作,故有“倚声填词”之称。北宋中叶以后,词逐渐脱离音乐而独立,文人始把它当作一种新的诗体来写作。词也叫长短句、诗余、乐府等。长短句是就词的句式而言的,少则一字,多则十余字,与句式整齐的近体诗不同,故有是称。诗余是指填词出于诗人之余事,宋人编诗集时,常附词于诗后,标题为诗余。乐府之称大概是因为词“倚乐而歌”,与前代乐府诗相类。
词与音乐的关系非同寻常。我国古代诗歌历来和音乐有着密切关系,或“以乐从诗”,如《诗经》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风、雅、颂的划分,其标准就是音乐的归类;或“以诗从乐”,汉魏六朝乐府诗即依调作歌。先秦流行的音乐为“雅乐”,汉魏以来流行“清乐”。隋唐之际,在汉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糅合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族音乐———“燕乐”。它的音节丰富多彩,节奏灵活多变,很快占据了乐坛的主导地位。为配合“燕乐”歌唱,乐工伶人们以当时流行的齐声的五、七言律诗、绝句入乐,这就是盛行一时的“声诗”。但整齐、短小的齐声律诗、绝句终究难与曲调繁富多变的“燕乐”相协调。民间艺人们尝试用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直接来配合“燕乐”歌唱,取得良好效果。这种民间唱词就是词体的起源。由于民间词的广泛流传,一些文人也“倚声填词”,开始了词的创作。
现在见到的最早的词,是敦煌发现的曲子词,创作年代大致在盛唐到五代之间,大多是民间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也较丰富,词风质朴清新,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然较之同时或后来文人之作,艺术上还显得较为粗糙,但也不乏想象丰富、语言生动的优秀之作。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据传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中唐之际,有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王建、刘禹锡、白居易等先后继起,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都是传唱不衰的佳作。这个时期,文人填词不过偶尔为之,他们的主要精力仍在诗文上。
晚唐五代时,文人填词之风才兴盛起来,并形成“花间”、“南唐”两大词派。“花间派”因后蜀赵承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它的鼻祖是晚唐词人温庭筠。他是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却不在诗而在词。他是第一个真正致力于创作词的文人。他性格倨傲又浪漫放纵,尽管文才敏捷,却屡试不中,终生沉沦。他经常与歌妓为伍,并投入正统文人所不耻的“艳情”题材创作中,而能配合乐曲、节奏多变的长短句比诗更能传达柔媚香艳的情思。他的词音声繁会,针缕细密,深婉密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对词体的确立有着奠基之功,开创了婉约词的先河。继温庭筠之后,“花间派”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前蜀的韦庄。“南唐词派”的代表人物是后主李煜,其早期作品多写宫廷生活,后期作品大多是抒写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悔恨,词风也由早期的风流倜傥转为后期的哀怨忧患。
总的说来,唐五代文人词产生于歌舞享乐的社会环境下,多把眼光盯在深闺绣房、秦楼楚馆,只留心身边花间月下浅斟低唱的生活,作词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抒发情爱。与民间词相比,其社会内容、题材远逊一筹。但文人词毕竟将艺术上、体式上还比较稚嫩的民间词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使处于自由不定型状态的民间词上升为有严格体式要求的定型化词体。需要说明的是,燕乐比起前代那类“中正和平”、“乐而不淫”的雅乐、清乐来,属于一种“俗”乐,而且多在酒宴歌席上由歌妓舞妾唱奏(故也称宴乐),因而多属“艳歌”、“艳曲”、“女音”。配合燕乐歌唱的“词”,也就带着明显的“俗”气。花间派以来词主艳情,柔媚婉约,实在与“倚声填词”、协乐歌词的性质分不开。
在唐五代、宋初文人士大夫心目中,词不过是流行于街头巷尾的俗曲子而已,与可以抒情言志的正统诗文绝对不同。他们对填词多半都很轻蔑,认为文各有体,“诗庄词媚”,“词别是一家”,因而只把填词听歌当作一种赏心悦目的消遣性娱乐。北宋仁宗朝以前,词坛基本处于沉寂状态。稍后的晏殊、欧阳修等不过是承袭五代余绪,词调仍以小令为主,词风、词体均无新的成就。直到以柳永为代表的“市民词”兴起,慢词、长调登台亮相,宋词才真正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先让我们了解一点有关词体的知识。从外在形式看,词与近体诗显著的区别在于它的句式长短参差,形式灵活,好像漫无章法,其实极有法度。它既精心讲究声律,又有参差不齐的艺术形式;既适合音乐的特殊要求,又是从诗歌句式、格律的长期发展中孕育而成的。词在体制上的诸多特点,首先是由词调决定的。词调是指作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而乐谱是由不同的宫调确定的。宫调由七音十二律配合组成高下不同的乐曲音阶。所谓“倚声填词”即首先依据宫调创制出词调,然后按照词调所规定的音节声调和乐段乐句去填写词章。词调的声情既受宫调的制约,又比宫调更为细致,更为丰富。为了区别成百上千的词调,每一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现存的词调有一千多种。有些调名本来是乐曲的名称,有的则本来是词的题目。绝大多数的调名与词的题目没有关系,词人常在一首词的调名下写出词题或小序。每一种词调一经前人创制,用文字声律定型下来,使词格律化,就能够脱离乐曲单独流传。所以,词与音乐脱离关系后,原来的词乐不断散亡,词调名就成为词的某一种段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格式的符号,所谓“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词调一般根据词曲分成令、引、近、慢等不同的种类。令曲大多为短小的曲子,令也就成为对短小词曲的泛称。引曲是大曲正曲之前序曲中的一部分。近曲又称近拍,是由慢渐快部分用的曲子。慢曲子指悠扬舒缓的曲调。词曲中的令、引、近、慢主要指音乐的节拍,与词的长短关系不大。词与音乐脱离关系,成为独立的抒情文体时,它们就虚有其名了。后人根据词的文字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在结构上要分片。词每分一段就叫一片,也叫一阕、一遍。词体分片原是乐曲分“遍”在填词上的体现。词体共有一、二、三、四片四种,习惯上分称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双调最为常见,一般前、后两阕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也相同。
词讲究平仄。词的平仄格式来源于近体诗的声律要求。近体诗要求一句中平声字与仄声字(上、去、入声)交错使用,以使音节抑扬起伏,避免单调。词由于句式差参不齐,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错综使用,因而平仄的格式比诗律更严格更复杂,“审音用字”非常讲究。后人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和平仄分别加以概括,建立了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也讲究对仗与用韵,总的说来,比诗要自由得多。
唐五代、宋初文人词所用的词调基本上都是小令。以短章小词配合令曲,表现力受到很大局限。随着宋代“盛世”局面的到来,歌台舞榭间传唱的词,也呼唤着新声。宋仁宗时期,一生飘泊、沉沦潦倒而又精通音律的柳永与民间乐工、歌妓密切合作,创制了新的腔调,终于将体制短小、音促弦急的小令衍为体制宏大、音缓拍慢的长调,把词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词的篇幅拉长了,容量加大了,表现手段自然也推陈出新。柳永把汉赋辅张扬厉、纵情描写的表现手法大量运用到词中来,使词作层层铺叙、淋漓酣畅,并善于吸收民间俚俗语言,与前代文人词大异其趣,很快风靡一时,以至于“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北宋晚期的文人周邦彦在继承柳永的基础上,把慢词长调的创制带到了一个新的境地。他一方面继续创制新调,音声更为繁复多变,章法多出奇创新;另一方面由于他精通音乐,工于声律,所以整理词调,审音制律,使长调走向精严的格律化。他也有意识地摒除柳永词的“俚俗”,走上了一条“醇雅”之路。他影响了整整一代宋词人。
柳永、周邦彦在词史上的贡献在于词法的扩展和完善,词风词境则仍不过花间月下、醇酒尊前、男欢女爱、离愁别绪之类的婉约柔媚词。这固然与词体的协乐而歌分不开,但北宋升平时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的日益兴盛及因之而来的城市繁华富丽、歌咏升平的生活面貌才是北宋词坛一片“绮罗香泽之态”、“宛转绸缪之度”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柳永的词,代表了城市市民文学,与重道、崇雅的正统文学大异其趣,纯粹是一种俗文学。
在狭小的视野里精细地描摹刻镂个人的恋情婉思,阻碍了词的进一步发展。词要获得新的生命力,就必须从“应歌”和“艳科”的圈子里走出来,拓宽意境,扩大表现功能,表达多侧面的思想感情。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在豪放杰出的苏轼身上。在他之前的范仲淹、王安石已把词的题材向宽拓展,苏轼则在题材、内容、风格、气势上都彻底为词体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他一扫香软柔媚的儿女脂粉气,用词尽情地表现人生中各种各样的情趣和感慨,表现出强烈鲜明的个性色彩。词风慷慨激昂、豪迈雄壮。他打破词调的僵化,摆脱了音乐、声律对词的束缚。南宋词人刘辰翁在《辛弃疾词序》中称:“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词一出,因其作者的人望和文名,又因其高雅的词风,文人、士大夫对词(主要是雅词)的偏见逐渐消除,加入到作词的行列中来,宋词才由此走向了全面的繁荣。至此,词坛上婉约词与豪放词两大艺术风格也正式“分庭抗礼”,雅正词也逐渐取代了柳永以来俚俗词的支配地位。
词至南宋,在北宋的基础上,达到极盛。苏轼之后,北宋词坛仍以传统的婉约词为主流。北宋末年,官僚士大夫纵情声色、挥霍侈糜,词坛上充斥着颓靡之音。“靖康之变”后,面对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人民的苦难,文人再不能沉潜于剪红刻翠、浅斟低唱的创作中。收复沦陷的国土,解救苦难的人民,成为这场巨大民族灾难中振奋起来的爱国主义文学的主题。这种慷慨激昂的情绪,自然不是婉约柔媚词风所能表达的。一些词人自觉地将家国之痛、身世之慨倾注于笔端,以词的形式悲歌呐喊,走上了苏轼开辟的词体解放之路。这就是南渡词人群,代表人物有李纲、岳飞、赵鼎、张元干、胡铨等。女词人李清照南渡以后婉约词的词风也有明显转变,融入了家国之恨。在南宋成长起来的陆游、张孝祥等发扬南渡词人的爱国豪放词传统,词风进一步成熟。辛弃疾的出现,标志着豪放词高峰期的到来,他用词抒写积郁于胸的真情实感,表达收复中原、抗金救国的坚定决心,批判妥协投降政策,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他还写下了大量歌咏壮丽河山、描绘田园风情的作品。他进一步解放词体,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不仅以文为词,以诗为词,甚至在词中任意驱遣经、史、子、集,大量用典。他成功地吸取婉约词的艺术经验,在苏轼及南宋豪放词的基础上,形成了雄豪、博大、隽峭的“稼轩体”,彻底打破了婉约词一统天下的格局。此后,几乎所有的南宋词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稼轩体”的影响,向他的词风倾斜或渗透。稍后的陈亮、刘过,南宋后期的刘克庄,是辛弃疾后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作家。
随着南宋苟安局面的形成,江南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南宋?文及翁《贺新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林升)。江南水乡、西子湖畔的绰约风姿,临安城里的歌舞升平,再次为婉约词的复兴提供了温床。当然,辛派词人也创作过一些婉约词;南宋前期也有些人坚持着婉约词的创作,但总的说来,南宋前期是爱国豪放词统治词坛的时代,婉约词没有多少影响。直到姜夔出现,南宋婉约词才又大放异彩,获得生机。
在辛派豪放词的推动下,婉约词难再重蹈传统老路,必须选择一条革新之路。由于统治者的倡导,及一些文人士大夫的实践,儒家“乐而不淫”、“温柔敦厚”的诗教之说逐步渗透到词坛中来,婉约词向着雅正方向演变。雅词的艺术追求是通过“雕琢之美”实现的,因而词的格律、用字更加工整完美。雅词不仅努力摒去传统艳词的“浮艳”、“淫佚”,而且着力表现士大夫文人“风雅清脱”的生活情致,并抒发他们对锦绣河山的热爱及家国、身世的感慨,从而部分地拓宽了词的题材。姜夔存词仅八十余首,但几乎都是严肃认真与精雕细刻之作。他继承周邦彦格律精严的传统,又着力于新的发展;矫正了艳词的圆俗与软媚,又纠正了辛派末流词人的粗糙与叫噪,开创了幽韵冷香、骚雅峭拔的词风,影响了南宋后期的一批词人。清人朱彝尊在《黑蝶斋诗余序》中说:“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一体。”汪森在《词综序》里也有类似的评论:“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亦夫、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箫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从而造就了南宋一大批婉约、格律词人。其中吴文英在词艺深化方面又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开创出一种超逸沉博、密丽深涩的词风。
辛弃疾、姜夔、吴文英鼎足而三,其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风格体式,均已达到极致,堪称词史的高峰之巅。唐宋及后世所有的词人,都未能超出他们的成就。
《绝妙好词》收选的就是南宋婉约、格律派词人的作品。尽管豪放派词人的作品也有收录,但皆取其婉约、雅正之作。它的问世反映了当时词坛的风尚与选编者周密的艺术追求。关于周密的生平、艺术风格,我们将放在“评价”部分介绍。
本书在元明数百年间版本少有流传,不为世人所知。清康熙二十四年柯煜才从江苏常熟钱氏绛云楼得到秘藏抄本,刊刻传世。其后又有康熙三十七年高士奇清吟堂重刻批校本。乾隆年间查为仁、厉鹗出笺本,笺释本事,对原作多有疏通证明之功,由查氏澹宜书屋刊行。道光中,余集、徐又分别作续抄、补录,徐氏爱日轩刻本即由查氏笺本和续抄、补录组成,后收入《四部备要》,较为通行。解放后中华书局曾据此本校订排印出版。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爱日轩刻本影印本,海南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出有横排、标点、注析本。
卷一
张孝祥
张孝祥(公元1132~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状元。曾上疏为岳飞伸冤,蒙受打击。后又以支持张浚收复中原而被劾落职。词学苏轼,超旷飘逸,雄放清逸,然亦不乏婉丽之作。有《于湖词传世》。此录四首,首章写洞庭湖雄伟壮阔、澄澈幽远之画面,喻自身高尚之情操。次章记游,感人生之曲折与忧患,但胸怀豁达。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鬓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叩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西江月·丹阳湖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清平乐
光尘扑扑,宫柳低迷绿。斗鸭阑干春诘曲,帘额微风绣蹙。
碧云青翼无凭,困来小倚云屏。楚梦不禁春晚,黄鹂犹自声声。
菩萨蛮
东风约略吹罗幕,一帘细雨春阴薄。试把杏花看。湿云娇暮寒。
佳人双玉枕,烘醉鸳鸯锦。折得最繁枝,暖香生翠帷。
范成大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进士。曾奉命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官至参知政事。晚年退居苏州石湖。其词清旷而不粗豪,秀婉而不柔弱。有《石湖词》传世。此录五首,或写归隐求闲之情,或写初春雨后之景色,或表春闺思远之情,或咏梅以言志,题材广泛,感情深挚。
醉落魄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朝中措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闲却春情。
眼儿媚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试轻裘。困人天气,醉人花底,午梦扶头。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忆秦娥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霜天晓角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洪迈
洪迈(公元1123~1202年),字景卢,别号容斋,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宋高宗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中博学宏词科。任职于翰林院。晚年潜心著述,以《容斋随笔》、《夷坚志》著称。此录咏物词一首,用笔幽雅素淡,自然纯真。
踏莎行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钗凤斜敧,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陆游
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赵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立志抗金,研兵书,习剑法。孝宗时以父荫得官。晚年闲居山阴20余年,怀“但悲不见九州同”之憾离开人世。他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著名词人,词风不拘一格,爱国词多豪迈奔放,闲适词则疏淡飘逸,还写有温情的艳情词。传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放翁词》。此录三首,为闺怨、闲适之作。
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恨,孤梦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乌夜啼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乌夜啼
纨扇婵娟素月,纱中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陆淞
陆淞,字子逸,号雪溪,陆游弟。传词仅两首。此录一首,属艳情词,写闺妇惆怅,绮艳而不落俗。
瑞鹤仙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说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韩元吉
韩元吉(公元1118~1187年),字无咎,号南涧,许昌人。晚寓信州(今江西上饶)。官至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曾与辛弃疾等唱和。有《南涧诗余》。此录两首,风格凄婉,情怀伤感。
水龙吟·书英华事
雨余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后,知谁伴、风前醉?
回首暝烟千里,但纷纷,落红如洗。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怅飞凫路杳,行云梦远,有三峰翠。
好事近·汴京赐宴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花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姚宽
姚宽,字令威,号西溪,嵊县(今属浙江)人。著有《西溪丛语》。此录三首,属闺怨词,语意浅近,形象感人。
菩萨蛮
斜阳山下明金碧,画楼返照融春色。睡起揭帘旌,玉人蝉鬓轻。
无言空伫立,花落东风急。燕子引愁来,眉愁那得开。
生查子
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树。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
吴琚
吴琚,字居父,号云壑,汴人,宪圣太后之侄,曾任知州,晚年以镇安节度使留守建康,迁少保。工翰墨,有《云壑集》。此录三首,首为新春节令词,次为闺怨词,末为记游词,寄心事难遂、年华易逝之意。
柳梢青·元日立春
彩仗鞭春,椒盘迎旦,斗柄回寅。拂面东风,虽然料峭,终是寒轻。
带花折柳心情,怎捱得、元宵放灯?不是东园,有些残雪,先去踏青。
浪淘沙
云叶弄轻阴,屋角鸠鸣。青梅著子欲生仁。冷落江天寒食雨,花事关情。
池馆昼盈盈,人耐寒轻。一川芳草只销凝。时有入帘新燕子,明日清明。
浪淘沙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辛弃疾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伐宋,他率众起义,图谋抗金复国。翌年南归投宋。累官浙东安抚、枢密院都承旨。豪爽,尚气节,有大志,但连遭排挤,不得志。他是南宋最为杰出的爱国词人,词多写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及空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悲愤,创辛派豪放词,或称稼轩体。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乏清丽婉约之作。有《稼轩长短句》。此录三首,属婉约词,但柔中见刚,婉而不俗,不失雄风豪气。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瑞鹤仙·梅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靓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花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淡黄昏,数声画角。
祝英台近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点点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刘过
刘过(公元1154~1206年),字改之,自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四次应举未中,长期飘泊江湖。晚年与辛弃疾唱和,词风豪爽奔放、狂逸俊致,类稼轩体,又别具风格。也创作过一些温婉含蓄、纤丽秀美的作品。有《龙洲词》。此录三首,皆清雅凄婉之作。
贺新郎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声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钿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酒,无奈愁多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到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总是新愁。欲买桂花重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醉太平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谢懋
谢懋,字勉仲,别号静寄居士,洛师(今属河南省)人,以词知名,有《静寄乐府》二卷,不传。宋人黄升品评其词“片言只语,戛玉铿金,蕴藉风浪,为世所贵”。此录四首,或伤春,或咏物,以景寓情,哀婉缠绵,情致动人。
蓦山溪
厌厌睡起,无限春情绪。柳色借轻烟,尚瘦怯、东风倦舞。海棠红皱,不奈晚来寒,帘半卷,日西沉,寂寞闲庭户。
飞云无据,化作溟濛雨。愁里见春来,又只恐,愁催春去。惜花人老,芳草梦凄迷。题欲遍,琐窗纱,总是伤春句。
风入松
老年常忆少年狂,宿粉栖香,自怜独得东君意,有三年、窥宋东墙。笑舞落花红影,醉眠芳草斜阳。
事随春梦去悠扬,休去思量。近来眼底无姚魏,有谁更、管领年芳?换得河阳衰鬓,一帘烟雨梅黄。
浪淘沙
黄道雨初干。霁霭空蟠。东风杨柳碧毵毵。燕子不归花有恨,小院春寒。
倦客亦何堪。尘满征衫。明朝野水几重山。归梦已随芳草绿,先到江南。
霜天晓角·桂花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和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当时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章良能
章良能(公元?~1214年),字达之,浙江丽水人,周密之外祖父。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进士,除著作郎。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为起居舍人,有《嘉树集》,已佚。词仅存一首,写深春之时寻访旧游之情。
小重山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陈亮
陈亮(公元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省)人。他力主抗金,并为之奋斗一生,多次被捕入狱,被人视为“狂怪”。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状元及第,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厅公事,未之任而卒。与辛弃疾志同道合,引为知交,词风相近。词以抗金救国为主题,浩气纵横。此外还有不少即景、抒情、咏物之作。词风则幽秀婉约,疏宕有致。有《龙川词》。此录一首写春恨,层层转进,曲折深沉。
水龙吟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真德秀
真德秀(公元1178~1235年),字景元,更字景希,建州浦城(今属福建省)人。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学者称西山先生,为宋末著名理学家。有《西山文集》。此录一首咏梅词。
蝶恋花·红梅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刘光祖
刘光祖(公元1142~1222年),字德修,号后溪,简州(今四川简阳)人。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进士。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有《鹤林词》,已佚。此词咏荷,败荷犹有,由怜花而怜人思亲。
洞仙歌·败荷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静。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也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蔡枏
蔡枏(公元?~1170年),字坚老,自号云壑道人,尝为袁州通判。以诗著名,传词仅六首。此录“月敛眉”、“无情水”,写闺妇又恨又惊又愁的复杂心情。
鹧鸪天
病酒厌厌与睡宜,珠帘罗幕卷银泥。风来绿树花含笑,恨入西楼月敛眉。
惊瘦尽,怨归迟,休将桐叶更题诗。不知桥下无情水,流到天涯是几时。
洪咨夔
洪咨夔(公元1176~1236年),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省)人,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词风清疏淡雅,传《平斋词》。此录一首春闺词。
眼儿媚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上下,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岳珂
岳珂(公元1183~1240年),字肃之,号亦斋、倦翁,岳飞之孙。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一生著述颇丰,著名的有《愧剡录》、《金陀粹编》。词承乃祖之风,慷慨豪迈,但也不乏婉约之作。
满江红
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情与恨,长如许。想绮窗今夜,与谁凝伫?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正黄昏时侯杏花寒,廉纤雨。
生查子
芙蓉清夜游,杨柳黄昏约,小院碧苔深,润透双鸳薄。
暖玉惯春娇,簌簌花钿落。缺月故窥人,影转阑干角。
张鎡
张鎡(公元1153~1211年),字功甫,号约斋,西秦(今陕西)人,宋将张俊曾孙,家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官至司农少卿,后遭贬。性豪纵,广交游,与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名家均有交游唱和。词以歌咏湖山胜景、写赏心乐事为主,也有贴近现实、触及时事的豪放词。有《王照堂词》(又名《南湖诗余》)。
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
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里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侯。半怯春寒,半便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春昼。
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波双秀。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日还相守。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昭君怨·园池夜泛
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
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
卢祖皋
卢祖皋,生卒年不详,字申之,又字次,号蒲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进士,累官至权直学士院。诗词皆工,有《蒲江词稿》。词清隽细腻,淡雅秀美,情韵兼顾,为婉约词代表。宋人黄升称其词“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此录十首,其中六首为春闺伤怀词,极尽婉秀之义。两首写少女生活,情态逼真,意趣盎然。另有两首写古代高士,追往悼昔,抒发壮志难酬的憾恨,悲壮动人。
宴清都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绿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暗动梁苑。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镜影,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淡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江城子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贺新郎
挽住风前柳,问鸱夷、当日扁舟,近曾来否?月落潮生无限事,零乱茶烟未久。谩留得、莼鲈依旧。可是从来功名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今古恨,一搔首。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风起,夜窗如昼,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又恰是、题诗时侯。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飞过我,共樽酒。
倦寻芳·春思
香泥垒燕,密叶巢莺,春晴寒浅。花径风柔,著地舞茵红软。斗草烟欺罗袂薄,秋千影落春游倦。醉归来,记宝帐歌慵,锦屏春暖。
别来怅,光阴容易,还又酴醿,牡丹开遍,妒恨疏狂,那更柳花盈面,鸿羽难凭芳信短,长安犹近归期远。倚危楼,但镇日、绣帘高卷。
清平乐
锦屏开晓,寒入宫罗峭。脉脉不知春又老,帘外舞红多少。
旧时驻马香阶,如今细雨苍苔。残梦不成重理,一双蝴蝶飞来。
清平乐
柳边深院。燕语明如剪。消息无凭听又懒,隔断画屏双扇。
宝杯金缕红牙,醉魂几度儿家,何处一春游荡,梦中犹恨杨花。
谒金门
香漠漠,低卷水风池阁。玉腕笼纱金半约,睡浓团扇落。
雨过凉生云薄,女伴棹歌声乐。采得双莲迎笑剥,柳阴多处泊。
谒金门
风不定,移去移来帘影。一雨池塘新绿净,杏梁归燕并。
翠袖玉屏金镜,薄日绮疏人静。心事一春疑酒病,鸟啼花满径。
乌夜啼
几曲微风按柳,生香暖日蒸花。鸳鸯睡足方塘晚,新绿小窗纱。
尺素难将情绪,嫩罗还试年华。凭高无处寻残梦,春思入琵琶。
乌夜啼·西湖
漾暖纹波飐飐,吹晴丝雨濛濛,轻衫短帽西湖路,花气扑青骢。
斗草褰衣湿翠,秋千瞥眼飞红。日长不放春醪困,立尽海棠风。
张履信
张履信,字思顺,号游初,江西鄱阳人。存词仅二首。首章写湖湾景色,春意犹浓,春愁无限;次章为春闺词,心理刻画细致含蓄。
柳梢青
雨歇桃繁,风微柳静,日淡湖湾。寒食清明,虽然过了,未觉春闲。
行云掩映春山,真水墨、山阴道间。燕语侵愁,花飞撩恨,人在江南。
谒金门
春睡起,小阁明窗儿底。帘外雨声花积水,薄寒犹在里。
欲起还慵未起,好是孤眠滋味。一曲广陵应忘记,起来调绿绮。
周文璞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阳谷(今属山东)人。曾官溧阳县丞。有《方泉先生诗集》。此录一首,写思妇情怀。
一剪梅
风韵萧疏玉一团,更著梅花,轻袅云鬟。这回不是恋江南,只为温柔,天上人间。
赋罢闲情共倚阑,江月庭芜,总是销魂。流苏斜掩烛花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
徐照
徐照(公元?~1211年),字道晖,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以诗称,与徐玑、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有《芳兰轩集》。存词五首,皆浅婉富有情韵。此录三首,皆春闺伤怀之词。
南歌子
帘景筛金线,炉烟袅翠丝。菰芽新出满盆池。唤取玉瓶添水、买鱼儿。
意取钗重碧,慵梳髻翅垂。相思无处说相思。笑把画罗小扇、觅春词。
清平乐
绿围红绕,一枕屏山晓。怪得今朝偏起早,笑道牡丹开了。
迎人卷上珠帘,小螺未拂眉尖。贪教玉笼鹦鹉,杨花飞满妆奁。
阮郎归
绿杨庭户静沉沉。杨花吹满襟。晚来闲向水边寻。惊飞双浴禽。
分别后,重登临,暮寒天气阴。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
俞灏
俞灏(公元1146~1231年),字商卿,杭州人,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进士。晚年自号青松居士,有《青松居士集》,已佚。仅传此婉约词一首,以流水无语写心中惆怅,意象蕴藉。
点绛唇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头路?断桥薄暮,香透溪云渡。
细草平沙,愁入凌波步。今何许?怨春无语,片片随流水。
潘牥
潘牥(公元1204~1246年),字庭坚,号紫岩,闽人。进士出身。有《紫岩集》,存词五首。
南乡子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空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想见蹑飞鸾,月下时时认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刘翰
刘翰,字武子,长沙人,尝游于词人吴琚、张孝祥、范成大门下。有《小山集》。此录三首,皆婉约词。首章写春花夜月,寄托内心愁绪。后二章为思妇怨词,凄楚幽深。
好事近
花底一声莺,花上半钩斜月,月落乌啼何处?点飞英如雪。
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惊动小亭红雨,舞双双金蝶。
蝶恋花
团扇题诗春又晚,小梦惊残,碧草池塘满。一曲银钩帘半卷,绿窗睡足莺声软。
瘦损衣围罗带减,前度风流,陡觉心情懒。谁品新腔拈翠管,画楼吹彻江南怨。
清平乐
凄凄芳草,怨得王孙老。瘦损腰围罗带小,长是锦书来少。
玉箫吹落梅花,晓烟犹透轻纱。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
刘子寰
刘子寰,字圻父,建阳(今属福建)人。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进士。尝问学于朱熹。善诗文。此录一首闺怨词,用语浅近不俗。
霜天晓角
横阴漠漠,似觉罗衣薄。正是海棠时侯,纱窗外,东风恶。
惜春春寂寞,寻花花冷落。不会这些情味,元不是,念离索。
张良臣
张良臣,字武之,一字汉卿,号雪窗,原籍汴京(今河南开封),避居鄞(今属浙江)。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笃学好古,工诗。有《雪窗集》,已佚。此录一首写思妇空闺独处怀人,由意态及心情,又以梧桐、雁雁惹人伤心之物衬之,整篇遣词造句有香艳派遗风。
西江月
四壁空围恨玉,十香浅捻啼绡。殷云度雨井桐凋,雁雁无书又到。
别后钗分燕尾,病余镜减鸾腰,蛮江豆蔻影连梢,不道参横易晓。